澎湃新闻梳理发现,“双十一”有关大数据“杀熟”最常见的消费陷阱,就是平台、商家在价格差异上“做文章”。它主要分为不同账号不同价和动态定价两个方面——前者是平台根据新、老用户不同,展示不同的商品价格,且通常情况下新用户看到的价格都会比老用户低。后者则是根据消费者的购买历史和浏览记录来调整价格,如果消费者经常购买某一类型的高端商品,平台、商家就会认为该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,在用户再次浏览相关商品时提高价格。
除了针对新、老用户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外,平台、商家也会对不同等级的会员提供不同力度的优惠。比如向新用户发放高额优惠券,以提高他们对平台的黏性,而老用户收到的往往是金额较小、使用条件苛刻的优惠券;低级会员可能更容易获得一些通用的小额优惠券,而高级会员看似享有更多的专属权益,但实际上这些优惠在使用时往往有很多限制,导致最终享受的优惠并不多。